老残游记读后感集合3篇

| 游记 |

【www.gztgad.com--游记】

第1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的续篇最末一篇描述老残梦游地狱,最后其体香浓郁,业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刘鹗在文中多次论述佛理禅意,虽然到底他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最后的文字敢于肯定了老残从凡夫证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判断他是对佛教有深入了解的。

  我们说老残确实是一个凡夫,从文章的开篇便勾勒出了老残生活的窘迫,同时也指出他的优势“为人颇不讨厌”。这一句“不讨厌”却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础。

  生活窘迫却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摇铃行医却似闲游看景,除了贴补家用,有了钱也不挥霍,遇人急难时又是不惜倾囊奉献。开篇梦游蓬莱,黑夜泛舟,人单力薄却力抗凶匪。听闻酷吏玉贤行径,不觉拍案而起,立即谋划上书陈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刚弼。泰山上更出谋划策帮助尼寺。充分显示了老残的侠客情怀。

  当然老残却不莽撞,面对强人,也拿捏得体,不至自己于险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压制刚弼。利用捕快许亮兄弟,巧设金钱套擒拿贾二。

  宫保要他来做官,他却悄悄离去。开头文中说他写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写。老残能写公文,会做诗。他同书店老板的对话,知道五经四书他全然是通达的。

  两处写到他读书的情景,一处读《八代诗集》,说明老残不好功名利禄,心境闲淡。一处读《大圆觉经》,导致他最后飞升羽化。

第2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

  刚刚读完了《老残游记》,老实说我以前对一些谴责小说是不大感兴趣的,也没有认真去看过一部。我会选择它,是因为以前经常听到人谈论它吧。不过当我看完它的自叙,我就知道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它一定是一本能吸引我的小说。那自叙太有文采、太有艺术性,且逻辑性极强,由婴儿堕地时的哭泣,引写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再写到由于自己感情极深,哭泣愈痛这个原因,于是写了《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是清末四大著名谴责小说之一,里面塑造了两个“清官”形象。玉贤是个不要钱的“清官”,办案十分尽力,手段也十分毒辣。先头还办了几个强盗,后来给强盗摸着他的脾气,反倒被强盗利用,做了强盗的兵器。(五回)“玉太尊所办的人,大约十分中有九分半是良民,半分是这些小盗。若论那些大盗,无论头目人物,就是他们的羽翼,也不作兴有一个被玉太尊捉着的。”(七回)即使玉大人知道某人是冤枉的,也不能放了他,要“斩草除根”,以防他们不甘心,将来误了玉大人的前程。刚弼也是个“清廉得格登登”的“清官”,但他办案全凭主观武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刻画了玉贤、刚弼这两个不要钱的“清官”丑恶嘴脸,揭露了他们刚愎自用、视民如贼、惨无人道的酷吏本质。

  另外,在《老残游记》里面使我感触比较深的是玙姑、黄龙子与申子平的谈论,他们不仅说到佛经,还说到阿修罗。黄龙说,有一位尊者,比上帝和阿修罗还要了得的,阿修罗与上帝是平等之国,而势力尊者在他们之上。这里边还谈及儒家的“无极”和“太极”,还有日心说。由此可见,作者不仅非常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知天文,还对上帝和阿修罗的关系作出独特的理解,我很喜欢那个说法,很独特,新颖,而且很贴切。势力尊者,还隐喻势力的力量和对人的吸引力,隐射出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势力,可以不择手段,由此出现腐败,黑暗的官场,出现了许多另类“清官”。

  在续集里面作者描写一段阴间的场景,从阿修罗这样的西方文化转到了阴阳间的中国文化,这应该是作者在思想上的一大改变吧。我并不喜欢用阴阳界来描写故事,因为我并不相信和世上有鬼。不过在这里面,我认为作者只是用它作为背景来写自己的观点。里面说到(八回)人身性上分善恶两根,都是历一劫增长几倍的。若善根发动,一世里立住了脚,下一世便长几倍,历世既多,以致成就了圣贤仙佛。恶根亦然,历一世长几倍。由此说出善恶的重大区别,对于恶人一定要重重惩罚,否则会害很多人。这是一种新鲜的善恶论,也体现了作者的创新。里面应该还包含了作者渴望那些贪官污吏得到重重的惩罚,渴望善良的本性。

  除了上面这些,作者还塑造了玙姑与逸云这两个转型时代的特别女性。玙姑是一个与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大为不同的女性,刘鹗是把玙姑作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居家待客,细心有礼,鼓瑟、吹角。须提到的是,玙姑身上所表现出的这些多方面的卓异的才华实际上也是刘鹗所具备的。与玙姑的尽美尽智相比,泰山尼姑逸云就要生活化,也要普通的多了。逸云这位女性的经历是极有意味的,她的爱情结局不同于我们在以往爱情小说中看到的悲剧模式。逸云的选择是一种离经叛道的选择。

第3篇: 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残游记》是一部颇具读书快感的小说。薄薄一本小册子,二十来回篇目,读完之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小说吸引读者之处,有的在情节,有的在语言,有的在环境氛围塑造,有的在作者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老残游记》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则在人物的描写。

  老残是一个浪迹江湖二十多年的老郎中,不图钱财也不沉溺于美色,没有什么特殊嗜好和理想,仿佛人生的乐趣就只有四处走走与看看。当然,这样的身份,也是作者为了叙事需要而安排的。不求钱财酒色,故能随遇而安;身有几样本事,走到哪里也都有安身立命的地方;交际广泛,便处处皆有故旧照应;和官场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既不为官场所累,又能在必要时借助政府的力量;性格温润平和,走南闯北“吃得开”,古道热肠却尽力而为,终不致成为晚清的愤青。

  种.种对主角身份的安排和描写,将一个洒脱自由的江湖人形象建立在了我们心中。而同样的翠环这个角色也由作者之笔活跃于纸上。翠环这个女子,也是有些意趣的,看她十三回里对于做诗的议论,一段警世真理,偏从天真混沌大字不识的妓女口中说出,别有一番大俗大雅的味道。这样一个女子,若能调教出来,给铁兄作一风尘小侣,倒是好看。只是老残似乎对她并不太上心,成婚后教她认字,大约也不很认真,所以翠环上泰山时仍是文盲或半文盲。不过,翠环的好处在于天真烂漫,倘若一经刀斧变成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模样,只怕连本来那点味道也丢了。

  老残和翠环这一段,很有“江湖味”。“江湖”这个词,原是出于庄子的“相濡以沫,相嘘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缘到了便在一起,缘尽了便各自分头走。翠环还多少有些恋恋难舍,老残却似不大在意,或许因为本就没有上心。他们两人,不像夫妻,不像朋友,不像情侣,倒像是人生路上,搭伴走一程,同路便合,岔路便分,谁也不曾真对那个人动过情。

  整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一句描写是“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这段描写着实奇妙,古往今来描写人的眼睛有多种比喻,但把人眼睛描写成水银的却是第一次见,但却又十分具有画面感,仿佛一读完自己的眼前就有一双圆润发亮的眼睛。

  续书篇末写到了阴司地狱,第七回里,老残对申东造说,“先往东昌府访柳小惠家的收藏,想看看他的宋、元版书,随后即回济南省城过年。再后的行踪,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了。”数月之后的人事际遇皆无法预计也不做考虑,未来的一切好似有计划却又好似手中沙般把握不住,最后心如清风,卷沙而走,这样朦胧而又随遇而安的人生状态也不错。

本文来源:http://www.gztgad.com/fenleizuowen/256195/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