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读后感三篇

| 读后感 |

【www.gztgad.com--读后感】

第1篇: 敬畏生命读后感

暑假里,妈妈经常带我去图书馆借点书回来看,其中有一篇法国作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写的《敬畏生命》,让我尤其感到心灵的颤动。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在小时侯尚未就学的时候就常对祈祷感到迷惑不解,觉得我们不该只为人类自己祈祷,同时也有必要为动物们祈祷。所以,经常用他自己遍的祷告词为所有的动物们祈祷。七八岁的时候,同学邀请他去打山上的小鸟,当时他害怕被同学嘲笑,虽然心理不愿意,还是去了。就在他准备故意射偏弹弓保护小鸟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救了小鸟。他紧绷的心终于慢慢松弛下来。仿佛种声向他下达了“不可杀生”的神圣命令。后来邻居的一条恶犬对着他的马狂叫,这时他想有权利鞭打它。可是他抽到了狗的眼睛。他接连几个星期,都无法摆脱这哀嚎声。

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保持善的信念,也就是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给其他生命带来痛苦和死亡。我们必须认识到,漫不经心极有可能给其他生命造成可怕的痛苦,甚至死亡。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这份善良和同情,绝不害怕别人的嘲笑和谴责。

第2篇: 敬畏生命读后感

读罢此文,我不由得钦佩起那靠风力吹动纤维的树木。那些树,在有风之际,不停地,不断地播送着自己的种子,种子定不大。但包裹种子的白色纤维大团大团,竟似云库,足可以见树木空投了多少种子。

花费那么多种子,却只有一粒成为树木,值得吗?也许不值得,但我知道为了生息繁衍,即便万死一生,那树木也必须这样做,这便是生命的价值:千万种子中的一粒种子成活足矣!我又联想到了人生,人生不也是这样吗?人生之中,有许多机遇,我们只要把握住了去拼搏,胜败都不重要。因为你拼搏万次后,定有一次会成功。过去,我常常因为失败而抱怨自己不如意,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我投资不够大,竭力拼搏才会如意。今天,我钦佩那种树木,在我奋力拼搏后的明天,我定会钦佩自己的。

第3篇: 敬畏生命读后感

选择生命科学,我一直认为自己选择了一项崇高的事业。进入大学的第一课,老师告诉我们,生命科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更好地利用生物为我们的生活生产服务,推动医药学农学人类学的发展以及对自然和生物的保护,创造地球更美好的明天。我在懵懂中自豪,我们的生命科学是多么的伟大!

后来,在解剖生理学实验课上,我第一次亲手做了活体实验——蟾蜍的搔扒反射和下肢屈反射。在将解剖针插进蟾蜍脑的一瞬间,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可怜的蟾蜍用它的前肢紧紧地扒住我的手,像两三岁的孩子一样有力,让我难以挣脱。继而用它哀怨渴求的眼神看着我,流下了最后一行血泪。我清楚地看到,它的眼里有我,我想我的眼里亦有弱小的它,那双眸子,我再也忘不了了,它就像一个永远的伤,在我心底留下烙印。我不敢再直视在解剖盘里极力挣扎着的蟾蜍,它还是被无情地掉在了铁架台上,接受硫酸的刺激,剥离出神经的摧残……不知过了多久,它终于完成了所谓的“使命”,彻底地被处死扔进了垃圾桶,毫无尊严。我不敢想象自己做了什么,我原来是这么的残忍,这么的血腥。当初的信念被完全的推翻了,我不再相信我在从事什么伟大的科学研究,我不再相信动物是没有意识的,我不再相信人性的所谓崇高。我想,那天我和小小的蟾蜍都经历了一次真正的生命苦旅。

回想起家鸽被憋死时撕心裂肺的哀鸣,回想起兔子挣扎后难逃一死绝望的眼神,回想起小白鼠走向断头台时颤颤发抖的恐惧……后来,读了史怀哲先生的《敬畏生命》,我的心灵再一次被震撼,我不知道我们所做的所谓的科学是生命的悲哀还是生命的悲怆。小时候,我们被教导要有爱心,我们同样教育着我们的下一代尊重生命的尊严,但是现在,实验老师给我的答案却是: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我们人类服务的,他们的死是为了更好的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它们。我们为自己找了一个多么合适的理由啊!人性的最大弱点就源于对自己很宽容而对其他生灵很苛刻。我突然觉得,大自然最大的错误就是创造了人这种有着复杂的大脑却缺乏美好心灵的动物,人总是在说,我是那么的高等与智慧,我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人给自己取了个高尚的名字“灵长”。

可是人对生命的智慧理解的又是那么的肤浅。曾经有一只黄鼠狼,被猎人的夹板夹住挣脱不掉,最终她挣脱掉了浑身的皮,忍着剧痛跑回洞穴,因为那里有四只嗷嗷待哺的小黄鼠狼。这悲怆的母爱足以让我们对它肃然起敬。在伟大的生命精神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是啊,人骄傲的称自己为“灵长”,可是,论群体精神,人不如狼;论合作意识,人不如蜜蜂;论忠贞不渝,人不如鸳鸯。老虎吃饱了绝不贪食,可是人贪婪的嘴脸从未消失过。我们追求博爱,每一个生灵都应该得到一份生命的权利,哪怕是死也要在敬重中带着尊严离开;我们倡导和谐,自然之美应该是生命与生命,精神与精神平等的交流。我坚信,是史怀哲先生唤醒了生命科学永恒的誓言——敬畏生命。人的意识的根本状态是:“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我在要求生存的生命之中。”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弃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性,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么我们就是道德的,生命才会变得有尊严,死亡才不会变成一种悲哀。只要这样,生命的世界才会生生不息;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种特殊的、不会失去的、不断发展和方向明确的德性。

本文来源:http://www.gztgad.com/fenleizuowen/26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