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三篇

| 高一 |

【www.gztgad.com--高一】

第一篇: 高一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摘要: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生物教育教学,作为一首农村高中向初中转型学校的生物教师,应该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普及生物学基本概念和规律,形成理性思维习惯,掌握科学探究思路和方法,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并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生物学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一、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人们对观察到的生命的整体认识和看法,是对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世间万物皆有生命,因此这里的生命不仅仅指人的生命,还包括人类生存的整个空间里的所有生命。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贯彻生命观念是必须的。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命的神奇,尊重生命。比如人的生殖一课,教师结合图片等引导学生明确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多媒体动画给学生演示受精卵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从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细胞分裂、分化逐渐形成胚胎,然后由胚胎再到胎儿,十月怀胎,最后分娩。

  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探究自然生命的现象,敬畏生命。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比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野外”,在实践活动中懂得自然生命的规律,培养生命和谐的理念。

  最后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珍惜生命。教学应该紧紧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从相似熟悉的、关注的生活开始,向学生渗透生命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所学的“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还要从情感和态度上向学生渗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

  二、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理性思维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重要的、终身受益的学习成果。不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事半功倍地掌握学习知识,而且能够更加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问题引领,明确思维方向。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课时可通过课件或者身边的故事,介绍尿毒症等病症,引领学生了解废物必须及时排出,从而导入尿液的形成。这样可以启迪激发学生思维,减少思维与探究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设置问题时必须具备目的明确、层次分明、把握时机、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高设计活动,获得感性认识。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一条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有目的地促进其发展的科学思路,让学生循着这条思路的正确线索而探索知识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思维。

  最后教师也要运用科学方法,形成理性认识,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出正确的、适合学生本身的教学方法,慢慢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养成学生的理性思维。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能够将理性思维带到每一节课并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学习, 自觉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生动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次充分利用课堂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如在学习苏科版《血液循环》的概念时,把生理学家哈维的实验设计引入到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开始了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主动探究和热烈讨论。这时再通过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实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信息,区分小鱼尾鳍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从而引出血液循环的概念,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对信息加以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上每一个环节都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四、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以生物核心素养为教育目标和抓手,将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起来,课内培养和课外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形成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生態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育人价值。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总之,从初中阶段起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其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素养进行提高,使其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第二篇: 高一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课进度安排

  学生实验:

  1.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二周

  2.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第二周

  3.观察洋葱叶表皮细胞的结构 第四周

  4.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第四周

  5.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第六周

  6.观察小麦根尖的结构 第七周

  7.茎的输导功能 第八周

  8.观察叶片的结构及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第十一周

  9.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第十二周

  10.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第十四周

  探究实验

  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第三周

  2.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第四周

  3.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第六周

  4.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第六周

  5.根的生长部位 第七周

第三篇: 高一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1 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及规范的管理,有效的制约和高效的机制,能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有机整体。

  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的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作为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关生物安全方面的特殊要求包括:实验室准入,操作规范, 个人防护、 健康监护、 消毒效果评估, 菌毒种保管, 废弃物处理和意外处置、 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等各项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应编入单位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必须确定总负责人,明确管理部门,检测部门、 保障部门、部门职责、相互关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 要建立生物安全监督员和内审员队伍,定期进行生物安全督促检查;要求各部门执行本单位编制的实验室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按文件规定的程序开展各项管理活动,维持体系的运行和改进。

  2 人员管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关键是人,实验室人员缺乏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将在各个环节产生暴露的风险。因此必须大力抓好实验室生物安全人才队伍建设。

  人员准入生物安全微生物实验室要严把准入关,用制度保证所有实验人员尤其是客座人员和新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及实验室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实验潜在的危险等相关内容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在操作前签署生物安全《知情同意书》 ,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能进入。一般情况下,易感人员或感染后会出现严重后果的人员,不允许进入实验室或动物房,例如,身体受到开放性损伤、患发热性疾病以及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等。

  人员培训所有实验人员还必须每年更新知识,接受一次附加培训。培训方式可分为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专项培训又有管理和操作两类。重点在防止气溶胶产生的操作,锐器操作、生物安全柜的使用、防护用品穿戴、样本运输、意外事故处理、逃生演练等,以达到增强生物安全防范意识的目的。

  健康监护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监测也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室的一个重要工作,实验室应充分了解每个病原的生物危害性,制定健康监护计划,储备预防性药物。针对致病力、传播力采取服药、打免疫针的手段,进行防范;对患病的实验人员要及时甄别,只要其临床体征和所从事的病原相关就要进行干预和医疗管理,提高预警能力。

  3 菌(毒)种和阳性样本的管理

  菌(毒)种和阳性样本在流转过程中既要保持生物的原始特性,还要考虑也是传染源,既要避免意外暴露还要防止恶意利用或生物恐怖袭击。

  菌(毒)种和阳性样本的保存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一类或国家规定需上交国家菌(毒)种保藏单位的菌(毒)种应及时交送。对二、 三、 四类菌(毒)种和阳性样本要建立专门的、规范的保管室,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制度。注意保存场所和设施应具备一定的防盗能力,人员进出能得到控制,备有消毒、急救和防护用品,建立检查、销毁和领用制度,疑似样本和菌毒种的管理应参照执行。

  菌(毒)种和阳性样本的运输运送人员应熟悉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并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跨省运输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或样本时,还必须将申请材料报省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递交上级相关机构,颁发准运证书后,方可运送。

  4 环境与设备管理

  按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

  实验室环境与设施设备要求生物安全二级(BSL-II)实验室是使用最多、涉及最广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除满足生物安全一级(BSL-I)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要求外,还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蒸汽灭菌器、洗眼设施,防止节肢、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有可自动关闭门及可视窗,防虫纱窗等。

  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使用实验室设备和消耗材料应确保质量,制定操作规程,合理使用,规范操作。高浓度的感染材料必须在生物安全柜操作,高压灭菌器要考虑放置地点,锐器的使用和存放也应合乎要求,消防器具不但在品种上要满足实验室的特殊要求,而且要在保质期内使用。

  5 废弃物安全

  管理废弃物安全管理是防止生物安全事件的重要一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培养物、储存物、 垃圾以及其他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必须以安全为目的, 首先应就地消毒灭菌, 进行无害化处理, 利器还必须置于坚固、 防漏、 有盖的容器,密闭后运出实验室销毁。实验室不但要制定消毒制度,储备消毒剂, 而且要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并对消毒效果进行判定。

  6 个人防护和应急预案

  不同的防护等级要求不同的防护用品及管理要求。在生物安全二级(BSL -Ⅱ)实验室至少应有一套防护用品,包括头部、面部、身体、手部、足部防护等。实验室常用的防护手套,防护服应制定一定的保有量和保质期检查制度,避免到用时才发现没有防护用品或使用过期防护用品的情况。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时,应执行应急预案,服从现场指挥官的调度。在物资储备上做好准备, 主要是应急照明、报警、维护、急救和消毒几个方面,不仅要备好照明灯、报警电话号码、工具箱、急救箱、洗眼器、紧急喷淋器、消毒器械和消毒剂等物品,并且在程序上还要对火警、盗抢、水险、设备故障、样本泄露和人员暴露或感染等各种情况的处理方法进行规定。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性取决于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实验室设施的建设,防护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体系的完善。领导重视,建立管理队伍,明确职能分工和部门职责,加强培训和交流,才能提高管理水平。

本文来源:http://www.gztgad.com/gaozhongzuowen/26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