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素材集合5篇

| 人物作文 |

【www.gztgad.com--人物作文】

第一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素材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在广东省番禺县(现广州市白云区)。七岁上私塾读书, 1942年春高中毕业。1949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综合科考委员会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中国科学院准备组织综合科学考察委员会, 彭加木主动放弃去莫斯科学习的机会,请求赴新疆考察:“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的科学知识比较广泛,体格坚强。面对困难,我能挺起身子倔强地抬起头来往前看……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请愿书中,他把自己的名字“家睦”改为“加木”。他说,他要跳出小家庭,到边疆去,为边疆“添草加木”。

在此后20多年中,彭加木先后15次到新疆科考,3次进入新疆南部无人区罗布泊。

1964年和1979年,彭加木两次到罗布泊外围做科学考察,发现了大量的钾盐、稀有金属和重水等贵重资源,填补了一些重大科研领域空白,纠正了国外探险者对罗布泊的一些错误认识,实现了“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发言权”的愿望。

1980年5月,彭加木担任罗布泊科考队队长,开始了他的第三次罗布泊科考。

在多天的艰苦跋涉中,科考队采集了众多生物、土壤标本和矿物化石,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6月5日,科考队实现了一个壮举:中国人自己组队第一次穿越罗布泊核心地带,打破了“无人敢与魔鬼之湖挑战”的神话。6月11日,已经完成任务的科考队休整后,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队伍预计返回罗布泊的行程大约为800公里,顶多需要7天时间,因此只携带了7天的水、油等补给。但是途中,队伍遭遇了骇人听闻的沙尘暴和数次陷车,3天才行进了150公里,保存的水也开始变色发臭。大家决定向最近的解放军部队基地求救。当时,求援送水需要花费六七千元的资金,这是一笔庞大的数目,彭加木觉得飞机运水价格太昂贵,如果能给国家节约就节约,决心继续寻找水源。

6月17日中午,驾驶员王万轩打开汽车车门时,发现了一张用铅笔写的字条:“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十点三十分。”直到下午,彭加木还没有踪影。次日凌晨,科考队报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踪!随后展开的4次大规模地毯式搜救均无结果。

彭加木为我国科考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化成了罗布泊永远的丰碑。作为全国唯一以“彭加木”命名的纪念中学,广州彭加木纪念中学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以铺路精神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人”为办学理念,不断培养社会新人。

第二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素材

他执着追求,50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第三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素材

黄继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52年,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今天,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1931年,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家乡解放后,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并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他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此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想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全组同志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首长,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不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然而,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此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年仅21岁。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1962年10月,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_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第四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素材

窦铁成,1956年10月生,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x大代表,中铁一局电力工工匠技师,被誉为“专家型技术工人”“金牌工人”。先后参与建设了京山铁路、京秦铁路、西安地铁等上百个工程项目。历任中铁一局电务处四队电力工,电气设备安装、试验班班长,电力工高级技师,电力试验所质量负责人、窦铁成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工匠技师、陕西省总工会副***(兼职)。

窦铁成1979年通过招工考试,被铁一局电务处录取。1980年,他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参加中铁一局电力培训班学习的机会。每天晚上,窦铁成都是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周末,别的同学都回家了,或者结伴出游了,他却一头扎进教室,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凭借这股子钻劲,7个月培训结业的时候,他拿了电力内外线考试的最高分。

1983年,窦铁成满怀信心来到京山压煤改线和京秦线之间的沱子头变电所,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变配电施工。望着一寸半厚的各种图纸和两层高的变电所大楼,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自己的那点知识根本无法应对。但是倔强的他告诫自己:“再难的知识,只要一点点啃,一点点琢磨、分析,总能悟出个道道来。”于是,窦铁成白天干活,晚上把自己关在备用调压器房里,对照专业书籍,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路、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设备如何安置、电缆怎么走。施工期间,他把加起来一寸半厚的七套各类不同技术图纸齐齐地画了一遍。最后,工程不仅顺利完工,还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1999年,变配电设备的测试开始采用电脑进行分析,已经40多岁的窦铁成立刻买来计算机教材,从最基本的原理学起,慢慢地学会了表格制作、工程制图等,成为中铁一局3万员工中掌握电脑设计绘制电力图纸的第一人。

为了能提学习电力知识及施工技术,在工资不高、生活不宽裕的情况下,他先后花了近万元购买《高等数学》、《电工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等技术书籍,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自学,向身边的工友、技术人员甚至徒弟请教。40多年的工程生涯里,窦铁成边学边干,累计写下了90余本2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密密麻麻记满了他成长成才足迹。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工程,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就要用不同的办法来施工,可以说每个工程都要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将知识、技术创造性地用于工程,解决难题,就会从中享受到快乐。”这是窦铁成秉承的,也是他坚持的。参加工作以来,他勤于思考,善于结合,攻关新课题,解决新难题,累计为企业创造和节约成本浪费近1800万元。

在西康铁路秦岭变电所,他利用现场废料,研制了一套煨弯器提高工效近5倍;在浙赣铁路板杉铺牵引变电所,面对国内没有铜板双导线间隔棒这一定型产品的严峻形势,他提出“简化结构、保证功能”的加工方案,并利用自有设备加工出了替代产品,保证了送电目标;在北京地铁昌平线施工过程中,他发现地线支架的绝缘装置不合理,于是联系厂家优化设计,新产品不但杜绝了加工过程中有害气体对人体的损害,每套还将节约劳动力80%,提高工效4倍,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在西成高铁施工抢工大干期间,窦铁成发现了设备A相的直流电阻差值过大的异常情况,经过反复试验和与设备厂家协调沟通,最终修复设备,避免了变压器烧毁的重大事故。

参加工作40多年来,窦铁成先后解决技术难题69项,提出设计变更7次,解决送电运行故障400余次。“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窦铁成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这句话,并赋予了它新的内涵。

窦铁成是“名人”,是“工人***”,可办公室里总是找不到他。简单的工装、一个黑色的双肩挎包,他行走在施工一线,一直如此。作为电力试验所质量负责人,在大连、佛山、西安、天津工地上来回跑,重大工程节点,都有他指导施工的身影,尽职尽责、毫无怨言。

2011年11月,窦铁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作为全国首批挂牌成立的工作室,窦铁成主动担当,发挥劳模的影响力和引领作用,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先后成功研发了疏散平台测量小车、刚性悬挂接触网垂直向上钻孔平台等多项成果。累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2项、各类专利42项、工法39项、获奖科研项目48项、BIM大赛获奖11项、软件著作权10项。

多年来,窦铁成授课和举办专场讲座300余场次,签订师徒协议400余份。为了能将优秀的施工工艺留下来,传下去,他自学CAD制图软件,和两个徒弟一道完成了443页、10万6千多字的“牵引变电所施工工艺”和中铁一局电力试验所第一刊4万1千多字的“电气试验作业指导书”。2009年,他带头完成24万8千字的《变配电所安装与试验操作法》的编纂工作,尽最大的力量把自己的所知所学传授给更多的人。

窦铁成锲而不舍地在他热爱的岗位上展现一个大国工匠的情怀和担当精神,是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第五篇: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素材

谢延信,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滑县小伙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婚后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7月,产下女儿仅40天的谢兰娥因病撒手人寰,临终前她一遍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望着痛不欲生的两位老人,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延信"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俺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后俺送终!"

这一跪,跪出了33年的真情与责任,跪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跪出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岳父大便干结,他用手往外抠;岳父喜欢听豫剧,他省吃俭用买了一部收音机;岳父喜欢听武侠小说,他借书读给老人听。他帮老人按摩、翻身、擦洗、活动,老人心情不好骂他,他一笑了之,从不计较。岳母体弱多病,谢延信想方设法为老人买补品补养身体。老人头疼脑热的,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内弟先天呆傻,经常外出后不知道回家,谢延信总是满大街找。有时内弟解大便弄得满身屎,谢延信就哄着他换洗衣服,从不厌烦。

为了省下钱给老人治病、补充营养,谢延信直到患脑出血住院前,没有为自己花过一分钱看病。4元钱一双的塑料凉鞋,他补了又补,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白天穿脏了晚上洗洗,第二天再穿,整整穿了10年。妻子去世后,为了照顾这个家,谢延信一直没有续娶。通情达理的岳母既欣慰又愧疚,一次次劝他走,劝不动就骂,边骂边往外赶。上天不负有情人。谢延信的善良和真情最终打动了一位善良的农家女--谢粉香,心甘情愿走到了他的身边,并与他一同擎起这个艰难的家。

谢延信不是钢,不是铁,他老了,他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2007年,谢延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

本文来源:http://www.gztgad.com/huatizuowen/251712/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