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三篇】

| 六年级下册 |

【www.gztgad.com--六年级下册】

第一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在学校、老师的关爱和教育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树立了正确地人生观。他们团结同学、尊敬老师、孝敬父母、感恩社会,爱护学校、热爱班级、逐渐成为阳光的好少年。通过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懂得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懂得生活中法律是不可缺的,只有懂法、守法生活才会和谐美好。增强了用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个别学生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又欠缺家庭教育,导致成绩不够理想、思想不够进步,这就要求各科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关爱,让他们尽快爱上学习。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着眼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的编排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每个单元之间密切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课的内容是以典型生活事件、阅读角、小贴士、活动园、小调查等形式呈现给读者。让学生从课本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共处的五项原则。教材编排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形成良好的品质,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

(一)教学内容:

1.学会尊重

2.学会宽容

3.学会反思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

2.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3.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

(三)教学重点:

1.“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认知宽容让生活更美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3.懂得“和而不同”,生活离不开反思,养成反思好习惯。

4.学做守信的好公民,做到知行合一,形成健康的人格。

(五)教学建议:

1.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将教材案例内容进行迁移或转化。

2.将中国文化有机融入在教学中。

3.设计自查表,促进反思习惯的养成。

4.围绕难点内容,选择恰当议题,搭建思维碰撞的平台,在交锋中突破难点。

5.丰富“和而不同”的内容,为后续单元学习打基础

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一)教学内容:

4.地球——我们的家园

5.应对自然灾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2.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三)教学重点:

1.知道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2.懂得珍爱地球,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3.具有防灾避险的意识,学会自救自护,体会人们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四)教学难点:

1.认知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3.“初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等内容。

(五)教学建议:

1.概念的建立需要经历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

2.让学会运用图例和方向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

3.校内要开展自护自救安全逃生演习。

4.认识地球是我们难以替代的生存家园,顺应、利用、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环境意识。

5.使学生建立环保责任意识,感悟抗灾精神。

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

(一)教学内容

6.探访古代文明

7.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2.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3.理解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4.懂得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教学重点:

1.“比较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

2.从不同的角度,尝试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初歩了解一些人类的文化遗产,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1.感受多样的自然环境,懂得人类文明史是人类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做出了独特贡献。

2.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珍惜文化遗产,懂得文化互鉴的意义。萌发文化自信

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建议:

1.正确理解教材意图:整体感知四大大河流域的发祥地,整体探究诞生的原因。

2.正确处理人类文明“共同创造”和”中国贡献”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图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

3.深入挖掘知识的育人价值。一个知识点有四个层面的知识,只有触及到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才能达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才能落实核心素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

(一)教学内容: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9.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0.我们爱和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2.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3.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人人努力为之奉献力量。

4.世界是多边的不是单边的,只有热爱和平,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文明,才是地球家园上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三)教学重点:

1.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

2.初歩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3.“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4.知道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增强。”

5.“感受和平的美好,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热爱和平。”

(四)教学难点:    

1.了解科学技术、国际组织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感悟科学精神,感受世界人民对和平的美好追求。

2.知道我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了解人类共同体的主张是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和平的情感,萌发国家认同感。

(五)教学建议:

1.准确把握教材立意,抓住主旨思想。

2.突出中国国际地位,获得国家认同感。

3.将知识逻辑和认知逻辑和谐统一。

4.利用地图、年代尺,增强国际理解力。        

三、教学总目标:

1.理解宽容、反思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学会尊重自己,在反思自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健康成长。

3.明白感恩和礼仪的基本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4.懂得珍爱地球,树立环保责任意识,参与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

5. 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 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6.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多彩的民族生活。

7.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珍惜文化遗产,懂得文化互鉴的意义,要保护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

8.通过收集中国在联合国的声音和声影,整理中国参加联合国活动的具 体事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9.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白科技改变世界,造福人类。

10.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11.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 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12.知道我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认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13.让学生感受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热爱和平。

14.培养学生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理解宽容、反思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明白感恩和礼仪的基本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3.认知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4.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5.知道战争带来的伤害,明白和平是世界潮流;知道中国为推动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难点:

1.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认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2.懂得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人们梦想成真。

3.明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4.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 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5.培养学生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建议):

1.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教师认真备课,争取每一节课都是优质课、观摩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

5.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6.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7.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

8.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培养健康的人格。

9.教师要善于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六、教学进度表:            

第二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本人担任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选择教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新课改新教材面前我觉得自己仍然是新手,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写出了切实可行的学案,使每一节课都能做到“有备而上”。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课堂语言力求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教学思路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多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些,学生活动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加强课后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耐心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多与他们谈心;从赞美着手,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改变教师角色,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让他们敢说话,说真话,这样让学生感到你与他是平等的,那么他就能很好的去接受你的观点,从而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真正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四、开展特色活动,秉全人教育

我们开展了两次辩论会,学生积极准备,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活动的反响也很热烈,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和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高自身收集材料整理材料、语言表达、思辨能力等方面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五、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对中等生、待优生的关注度还要提高。有时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在备课时也要更加注意到这点。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下列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总之,这学期我更加感受到了“努力工作,幸福生活”的真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结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六年级的《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因为疫情原因,本学期由本人实际授课实际只有短短的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加上赣教云和乐现云的课程安排,所以授课过程较为杂乱。在此基础上,开学初我按照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课外PPT,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课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执教教师:钱茂清

2020年6月30日

本文来源:http://www.gztgad.com/jiaocaidanyuan/25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