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最后三道题范文(精选四篇)

| 哲理故事 |

【www.gztgad.com--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最后三道题篇1

最后一支蜡烛哲理故事

这天晚上,贝克医生正在医院值夜班,突然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男孩被母亲送进急诊室,男孩一直在对母亲咆哮。

原来,他在刚刚举办的毕业晚会上,把眼睛弄伤了。起因是母亲给他买了一双新鞋,新鞋的防滑效果不好,男孩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慎从台上重重地摔下,眼眶恰巧碰到了桌角上。

此时,男孩的母亲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一言不发地站在角落里,泪流满面地任凭男孩责骂。

贝克医生好言安抚着情绪激动的男孩,让他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幸好,手术非常顺利,可尽管如此,男孩还是难以原谅他的母亲。

手术后,贝克医生给男孩缠上了纱布,并且建议他不要在强光下逗留太久。

当晚,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来病房看他,每人手里都捧着一支蜡烛。漆黑的病房里,瞬时红光闪耀。

同学们开始回忆温暖的往事,畅想自己的未来。可到了最后,还是阻挡不了离别的伤感。他们相约,在各自的蜡烛上用笔划出自己的名字,谁走了,就吹灭一支蜡烛,然后送给男孩。

此时的男孩已经能够透过纱布,隐约看到这些微弱的光亮了。猛然,其中的一支蜡烛灭了,紧接着,大半的蜡烛开始相继熄灭,整个病房也瞬时暗了下来。男孩的声音开始有些哽咽。

最后,只剩一支蜡烛在黑暗中强韧地散发着光亮。

男孩开始激动地猜测起这捧蜡烛的.人:“凯丽,是你吗?我知道是你。呵呵,想当初,我还悄悄暗恋过你呢。”

那一夜,烛光和男孩的倾诉一夜未断。直到清晨,男孩才疲倦地睡去。可没多久就醒了过来,吵着要医生帮他解开纱布,然后急急地搜寻着满地长短不一的蜡烛。

忽然,他顿住了,因为凯丽的蜡烛是最长的,这说明她是第一个走掉的。那么,最后一支蜡烛是谁捧的呢?

突然,男孩看到隔壁的病床上,母亲正熟睡着,手中握着一支没有名字的粗壮的蜡烛。母亲的手背上,有几道鲜红的印记,是蜡油滴下来凝固而成的。昨夜,是母亲手握一支粗壮的蜡烛,默默陪了他一夜。

哲理故事最后三道题篇2

永远失去父亲的那一年,哈伦德还不足5岁,连自己的.名字尚拼写不完整,当家里的人哭作一团时,他觉得很好玩,因为一时间没有人能顾及他,他可以自由自在地满镇子去疯。

14岁辍学后回到了印第安那州的农场,上学时他不开心,干农活仍让他不开心,在电车上售票还是让他不开心,瘦削的小脸上罩满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与愁苦。

17岁,他开了一个铁艺铺,生意还未完全做开就不得不宣告倒闭。

18岁,他找到生命中第一个爱的码头,并栖身在此。但不久后的一天,他再回家时,发现房子里的东西已被搬迁一空,人也不见了踪影,爱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流失,码头从此成荒。

他尝试过卖保险,失败了。

他力争到一份轮胎推销业务,也失败了。

他学着经营一条渡船,失败了。

他试着开一家汽车加油站,也失败了。

他几乎在清一色的尝试与失败中晃到了人生的中年,这个中年的生命苍白无力到甚至无法从前妻那儿见自己的女儿一面。为了这日思夜想的一面相见,这个落寞的中年男人想到了绑架,绑架自己的女儿,然而,就连这荒唐之举,在他不惜弯下男儿之驱在路边草丛中潜伏守候了十多个小时之后也宣告失败了。

这个几乎被失败判了死刑的人,又晃过了几十年无人知也无人欲知的岁月之后,退休之年,一天,他收到了105美元的社会福利金,他用这点福利金最后开了一家想以此维生的快餐店——肯德基家乡鸡——

随后的快餐史便是一部肯德基史。

哲理故事最后三道题篇3

人生三题哲理故事

青年

纪德在日记写下他年轻时的心态:

“在我的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是持续不断的,没有一件事是固定不变的,我有时相似,有时相异,交错无已。”

纪德一生写了六十年的日记,以上的话是写于年轻的时代。

谁没有年轻过?年轻是一个幻想和梦想的年龄,也是一个多变的年龄。今天有满脑子的宏图大计,明天可能是一脑子的空白,今天的兴趣和嗜好,可能是明天的厌恶和唾弃……

这个年纪是一个变的年纪,有时是缓变,有时是剧变,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这也是一个矛盾的年纪。

纪德说:“只有在变动中,我才能寻得自我的"均衡。”

这句话有点哲理的味道。变是流动的,在流动中,才可以透现生命的真谛,正如一道流水,流动才显见明澈;不流动,便是一泓死水,死水是暗澹的。

青年是尝试的、求变的、奋斗的年龄。

中年

如果人生是一道流水,那中年是瀑布和激流汇集的地方,呈现跌宕腾挪后的和缓。因此,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往往是从这里开始,这往往是剧变后的转折。

人到中年,也是人生长河中的中流,不急也不缓,没有翻江倒海的怒潮,也激不起狂飕式的漩涡。

莎翁说:“你既非鹤发,也不是童颜,只不过一个饱餐后的酣梦——梦想着人生底两边。”

急风暴雨式的少年和青年已过去了,壮年和老年还在前头,不远也不近。绚烂归于平淡,中年是在绚烂的尾声和平淡中开始的,这也是事业的开始。

如果说青年是事业的建基,中年则是事业走向稳定和发展。稳定,因而世故。过去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和棱角,被现实生活逐渐磨得圆滑光亮,因而,开始体味到世态炎凉。当事业的失意,命途的多舛,一股酸水往上涌,就会想到郁达夫的两句诗:“哀乐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老年

老年是从白发开始的。我想,白发是人生理上的一次质变。人到青年、中年,生理上也有变化,但没有到老年变化得大。

流水经过高处而下,喷雪迸珠之后,到中流,河床变得宽敞和开阔,水流速度也平缓了,再到下游,已缓慢得有沙泥的堆积,老年是流水中的下游,新陈代谢明显地迟缓了,遗下的是衰老的现象:白发是其表征。

有一首描写白发的诗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将白发喻作人生的愁思,这是从生理的变化而言。有时白发也不一定是衰老的迹象。从心态来说,有人老心不老的说法。人老,心态是青春的,有活力的,这不是真正的老;人不老,心态是老的,暮气沉沉的,泛不起一点涟漪,这才是真正的衰老。

有一位西方心理学家说,“不要管年纪,老不老,看你的心境。”

哲理故事最后三道题篇4

三兄弟哲理故事

三兄弟正在兴致勃勃地规划未来,一场特大的地震将三人推进了无边的黑暗之中。

地底下没有白天,只有黑夜。看不见日出日落,也不知坚持了多久,只感觉不断传来余震的摇晃,却不见获救的"希望。

三人奄奄一息,生还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老大提醒道:咱们一定要振作起来,记住“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啊!

老二老三连声称是,苦苦坚持。

可是最难熬、最痛苦、最难做到的恰恰是这“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啊!

终于老大坚持不住了,惭愧地说:“十分抱歉,大哥不行了,只好先走一步了,你们还年轻,今后日子还长着呢,你们一定要坚持到最后!

“不行!”老二和老三同时吼叫起来,“你不能口是心非,咱三兄弟一同坚持!”

老大无奈,用脑袋撞墙,使自己清醒起来。坚持,苦苦坚持!可是饥饿和干渴折磨得他死去活来,真是生不如死啊!突然,老大全身抽搐了一下,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老大刚刚离开,一束阳光照射进来了,老二和老三得到了救助。

老大的幽灵刚刚离开躯体,后悔没有“再坚持一下”。但老二和老三总算幸存下来了,这是最大的安慰啊!

过了几天,老二在白衣天使的精心护理下,很快康复出院了。

老三一出院便急不可待去寻找二哥,找遍了所有救助站,均不见二哥的踪影。

不经意间,他竟然在死亡名单中看到了二哥的名字。

二哥不是已经获救了吗?怎么会……

一个知情的护士告诉他:“你二哥躺上担架之时松了一口气,以为终于生还了,忘记这最后一刻的坚持。虽然一路上救援人员不断提醒他,不断鼓励他,但他还是死在半路上了……

老三唏嘘不已:“再坚持一下的努力”多么艰难啊!

本文来源:http://www.gztgad.com/sucaijilei/249292/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