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字名人故事(合集3篇)

| 名人故事 |

【www.gztgad.com--名人故事】

【篇1】2字名人故事

在唐宋时期,众多的笔记小说、杂著中都保存有李白故事,如唐五代时期的《松窗杂录》《酉阳杂俎》《唐遮言》,宋代的《太平广记》《青琐高议》《侯鲭录》等①,一些文言小说也开始铺写李白故事,这说明唐宋时期李白故事已有多种多样的流传。进入元代后,李白故事进入了“戏曲化时期”。

元代有6 部关于李白题材的杂剧,其中3部亡佚,保存下来的3 部为:马致远《孟浩然踏雪寻梅》,写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友;乔吉《李太白匹配金钱记》,其中李白只是配角,形象并不鲜明;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堪称最早的李白戏,已基本具备李白故事的主要情节。亡佚的杂剧作品有石君宝《柳眉儿金钱记》、无名氏《采石矶李白捉月》、郑光祖《李太白醉写秦月楼》。

到明代,李白题材的作品呈现高度繁荣的态势,明代李白题材的作品有杂剧3 种、传奇7 种、白话小说1 种(杂剧今存1 部,传奇今存3 部)。其中杂剧《李太白醉写平夷书》《捶碎黄鹤楼》已佚,只有朱有燉《孟浩然踏雪寻梅》今存,7 部传奇中保存至今:无名氏《沉香亭》,吴世美《惊鸿记》、屠隆《彩毫记》,佚失的作品有戴子晋《青莲记》传奇、李岳《采石矶》、许次纾《合壁记》和佚名《李白宫锦袍记》。值得注意的是小说方面,明代有冯梦龙改编的《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保存在《警世通言》中。这一作品最为大众所熟知,算是李白故事中最知名的作品。

清代的李白题材作品有10 部,其中6 部是传奇,分别为薛旦《九龙池》(亡佚)、李玉《清平调》(亡佚)、洪升《沉香亭》(亡佚),孙郁《天宝曲史》、蒋士铨《采石矶》、谢堃《十二金钱》。另外4 部短小的杂剧是尤侗《清平调》(又名《李白登科记》)、张韬《李翰林醉草清平调》、杨潮观《贺兰山谪仙赠带》、黄之隽《饮中仙》。这其中,蒋士铨的《采石矶》影响最大②。

李白故事在流传中,早期多以文人笔记、笔记小说的形式流传,但从元代以后,戏曲成了李白故事流传的主力,且往往同一个题材,会有多部戏曲。古代文人不厌其烦地敷演李白故事,并不仅仅是一个文学现象或文化现象,可能还带有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因素。

【篇2】2字名人故事

一天。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大发,吟成一联: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听了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

孔子觉得老渔翁的活有几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老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生在水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翁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子喝道:“子路!休得无礼!”

老渔翁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比别人高明。比方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一句话,把子路问了个哑口无言。

老渔翁瞧着子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身奔下山去,跳上渔船,撒开渔网,打起鱼来。

孔子看着老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水、改诗句、议“圣人”、责子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于是把门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句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口吟出小诗一首:

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篇3】2字名人故事

孔融让梨是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于这个典故。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时代,遵守公序良俗、谦恭礼让的人都会受到尊重和赞赏。中华文明以德为先,礼让是我们传统德育的重要内容。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收录于《世说新语笺疏》: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是孔子二十世孙。孔融的高祖父是孔尚,曾任钜鹿太守。父亲是孔宙,曾任泰山都尉。

《孔融别传》这么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挑最小的拿。因为一般人都会挑大的拿,所以边上人就觉得很奇怪,问他原因。孔融说:“我是小孩,按道理就应该拿小的啊。” 孔融让梨的故事触动了很多人,它不仅仅是让梨那么简单。

在让梨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下,带来的是兄弟的和睦,彼此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勇于担当,家庭人文环境的和谐,于个人于集体,都功莫大焉。

这就是它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德育经典故事流传千年的原因。

李煜

本文来源:http://www.gztgad.com/sucaijilei/250318/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