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征文记叙文集合4篇

| 记叙文 |

【www.gztgad.com--记叙文】

【篇1】五老征文记叙文

  那一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在学校的操场上,欢迎解放军代表接管。教会的南堂小学,成了新社会的宣武门小学,东方红的歌声,代替了教堂的福音哀叹。

  那一年,我戴上了红领巾,成了首都的第一批少先队员。站在长安街边,摇动着五星红旗,欢呼游行车队隆隆驶过,庆祝新中国的第一个华诞。

  那一年,是1949年,历史铭刻,大书特写的一年啊。北平变成了北京,地覆天翻,换了人间。从此,七岁的我,与共和国同行。从头开始,走过了学习成长,迅猛发展,风雨同舟,山河巨变的七十年。

  曾记得,在教室里排着队,向抗美援朝的捐献箱,送上小学生的零钱。

  曾记得,在六中的操场上,和中南海的卫士们,支炉点火,为超英赶美,为三面红旗,把钢铁冶炼。

  曾记得,在大学生的队伍中,走过长安街,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摇旗呐喊。

  难忘记,十月风暴,力挽狂澜。在百废待兴的历史关头,拿下四人 帮,拨乱反正,摆正船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机缘。

  难忘记,四十年的改开之路,翻越了一座座山峰,跋涉了一个个险滩。在新时代的光辉道路上,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人人有梦想,国家在发展。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强大祖国跃然在世界之巅。

  __年,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里,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是,共和国创造的奇功伟绩,已然跨越古今,永远牢记在人类奋斗的丹青铁卷。

  __年,是人生的一大半,庆幸,我是时代浪潮中的一滴水,融入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经历了千山万壑,看过了浪花朵朵,奔向心中的梦想思念。

  __年,共和国深化改革开放,走上了新的征程,进入了新的时代,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那是共和国永远的四月天,那是无限美好的未来,璀璨的明天。

【篇2】五老征文记叙文

  伴随着哥姐们的先后入学,母亲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在那生产力还相对落后的时期,为给儿女挣学费生活费用,人间的艰辛有几分母亲尝尽十二分。凌晨起,深夜睡眠不是三个小时,不到四十岁的母亲眼帘起了鱼尾纹,粗糙黝黑的脸庞十分衰老。而愈是这样更坚定母亲的心愿,她暗自下定决心,此生不把儿女培养成读书人绝不罢休。为此即便在连温饱生存都成问号的日月,丝豪都没动摇让我们兄弟姐妹接受良好教育的信念。

  常言道:儿多母苦,不啊,我母亲岂止是苦,简直就是为儿女辛苦操劳的不朽历史。晚年的母亲常给我说,要不是遇到了好世道,共D、人民政府当家做主,我纵有三头六臂,也挣不到钱,你们不但读不了书,连是否能活下来长大成人我心里也没有底。足见母亲对党的感恩之情何其厚重!

  六十年代,所在的大队、生产队对母亲的勤劳给予高度赞赏,把一些繁殖鸡鸭,养蚕喂兔能挣高工分的集体副业交给我的母亲。为了让鸡鸭肥壮,兔子膘肥体壮,母亲几乎透支生命的体魄能量,精心细致,尤其对牲畜的饲料做到优质达标,喂养的鸡鸭牛羊个个肉嫩鲜美,集市上,供销社直接点名要我母亲养殖的牲畜,为此我们家年年都获得生产队里奖励的粮食,现金,这些成为子女接受教育的物质基础,也乃母亲的心愿和信念的支撑。

  七八隆冬时节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让母亲花白的头发一夜转青许多。此时国家高考恢复,母亲为此特开了一个家庭会,以不容置疑地口令,大哥,三哥,我三人必须考上大学,最低省级重点中专。面对母亲的威严,想到母亲操劳供我们读书求知,考上大学不正是对母亲的回报吗?我们兄弟三人没有丝豪犹豫,一起高喊:考上大学,不负母亲教诲。

  有道是,良母的言行为最伟大的人格感召,我们兄弟在知识的王国畅游,在书海里苦苦求索,为了一道习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耗尽毕其心智,当解答出正确结果时,仿佛心脉注入强心剂,连跳直蹦,如是收获着一大片硕果金黄。很多时候练习写作文,母亲要求念给她听,精彩部分她击撑咏唱,认为不是之处,连说要不得、要不得。我们兄弟为有这样有智慧的母亲发自肺腑的自豪,因有一天没上过学却对知识译释得淋离尽致的母亲欣慰至及。

  母亲在承包的土地里耕耘,山野里勤种优质的各类蔬菜,成熟时节,溢满飘香。儿女的吃着母亲手撒播收成好的蔬菜,读书攻坚克难的毅力与日俱增。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哥率先考入一所矿业大学,再过了二年三哥考进信息工程大学。正在读高二的我,唯一奋起直追。三哥读大学临行前,和我立下约定,二年之后省城相见。

  目赌二个儿子考上大学,母亲饱经风霜的人生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看看我这个幺儿,甚为期盼,不止一次讲二个哥哥求学的艰辛,读书用心的历历在目。那眼神的企待,我也明白十之八分。母亲为了我高考,在最后一个学期天天给我送新鲜蔬菜,间或有三五几个鸡蛋,十天半月还炒我爱吃的肥锅肉,我清楚明白,是全家人节衣缩食,才有那个年代不仅学生娃,连国家公职人员也难以改善生活的鸡蛋、肉食。突地灵魂受到振撼,一股股把天文地都通晓的胆豪浸进精脉。

  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母亲“娘在村口等你”的一句话,我不得有半点丝豪懈怠。张榜公布,位列其中,母亲得知,族人,乡人,邻居纷纷到喜,母亲也甚为乐观,买了鸡鸭鱼,摆满二桌,为我庆贺。

  参加工作后,几兄弟难以见面,靠信件传递。大哥说有二项发明专利了,再过二年可以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三哥来信告诉我他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已有三十多诗,二十几篇散文见诸国家、省级文学刊物,问及我时,也略是谦虚地告诉已在省市级本专业杂志期刊发表工作研究,调研报告,经验交流十余篇了,还言了对文学也想从事点业余的,出几本散文,争取五年之内加入省作家协会会员。春节回家看望老母亲,给她端茶递水,给母亲柔肩洗脚,总是迫不及待地问我们工作有进步没,还反复讲考上大学只是表明为人生的第一站,今后的路还长着呢。当听罢几个儿子发表了好些论文,文学作品时,母亲的嘴角露出她一辈子长时间的笑容。我们真不解,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面对知识的求索,仅了然手指,令人费解而又为有这样伟大的母亲骄傲不已!

  母亲八十五岁那年突然大病一场,兄弟们恨不能身上长出翅膀飞到她身边。当我们回家时母亲已在病床上,当看到她的三个儿子时,如同她肉体里飞出的鸽子。连连拉着母亲的手问及病情和好些没有,此时的大姐对我讲,母亲二天都数着指头,二眼直直望着病房走廊,只要一听到陌生的脚步声,直呼我的三个儿子回来了。听罢大姐一席话,情不自襟泪流不尽。我抚摸着母亲的手奉上刚刚出版的散文集,三哥拿出二月前加入省作家协会会员证,此刻母亲忽地从病床站立起来。

  一周后母亲病痊愈,我和大哥三哥守护守候在她身边,又是大姐告诉母亲大哥已是教授级工程师,三哥和我都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了上百篇散文诗歌文章时,母亲第一条件反映:那我三儿幺儿不就是作家了吗!直言世事难料,我们家在旧中国连吃穿住都没有,现在还出三个读书人,放在七十年前是不敢想的事呀!

  也正是母亲永远摧不垮的钢铁意志,她那坚定的心愿和不屈的信念,不仅让原本是放牛娃的三兄弟接受了高等教育,而且“三个读书人”的美誉在乡村传切,永久定格在母亲骄傲自豪的风霜。

【篇3】五老征文记叙文

  我的家乡在龙泉山脉深处的梨花沟。那里群山萦绕、山青水秀,是许多游人向往的乡村旅游胜地。三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在村委会门前汇合,逶迤流向北河。这里衍生出了一个美丽而形象的地名:三岔河。位于河中央的桥,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庄茁壮成长的历史,也成为了我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河上是没有桥的。夏天还好,冬天寒冷刺骨,只能脱掉鞋子淌着冰冷的河水过河。支书便安排几位知青想办法。知青们抬来几块笨重的方石,每隔两步距离,铺在水中。人们像踩高跷般地跳跃过河。那姿势看上去优美但也有点“悬”,一不小心没跳过,跌落水里就成了“落汤鸡”。后来,知青们又到山上去砍了棵大柏树,锯成厚厦的木板,铺在桥墩上做桥面。这样就做成一座简单的木桥。大家都惦记知青们的好,就叫这桥为“知青桥”。

  在清晨的霞光中,人们挑着担子从桥上去赶集。夕阳西下,人们收获一天的劳累从桥上回到炊烟袅袅的村庄。过了不久,人们又在桥上送别了最后一批知青!

  夏季,每遇到大雨山洪暴发时,住在河边的肖老二有一个雷也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第一时间得来抽桥板。记得有一次,他外出去了,桥板全都被冲到了下游的石板河大队。洪水无情人有情,好在石板河大队支书亲自赶着牛车,一块不少地送了回来,人们才又迅速铺好了桥。

  暴涨的山洪让河对岸的学生过不了河,村小只能暂时停课。我的好伙伴小文子仗着水性好,想强行过河,结果被冲到了下游,被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人们盼望着要是有一座风雨无阻的桥该有多好呀!

  1988年,这座木桥终于完成她的使命。记得那年的洪水特别大,木板被冲得无影无踪,桥墩毁于一旦,就连河边的庄稼也都被肆虐的洪水冲击了不少。人们痛定思痛,决定向上级申请资金,在原址重新建桥。可乡里没有钱,支书开动脑筋,到处想办法,在县水利局争取到一个建石河堰的工程。这样既能解决交通,又能蓄水。对于我们这个两千人的旱山村而言,这无疑是个一举两得的大喜事。

  说干就干,为了节约成本,严管工程质量,支书吃住都在工地。大家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终于让石堰桥竣工了。为了多蓄水,桥身只留有两个桥孔。尽管造型显得粗糙,像只大乌龟趴在那里,但是大家依然非常高兴。大桥竣工那天,村文书还激动地在桥头上用石子嵌了“三岔河大桥”几个大字。

  这两用桥建成后,成为了大家最主要的社交场所。卢老二还在桥头开起了代销店,村民们有的在桥头纳凉编篾活,有的在桥下洗菜洗衣服。遇到什么大事,大家也都会不约而同来到桥头,共同商量商量……

  桥不仅有利于自己,也方便了上游尖山村的村民,他们从这里经过的时候都留下羡慕的目光,久来久去,两个村结成亲家的就有好多户。当然,相亲的第一面多在这座桥上,所以,人们又把这石堰桥亲切称为“相亲桥”。

  九十年代初,一位峨影厂的导演看中了石堰桥,便以梨花沟作为外景地之一,拍了一部电影《吴二哥请神》。影片中的主角数次从桥上走过。这个镜头不仅真实记录了当时刚刚告别温饱的农民对改革方向的思考,同时,也让家乡的桥被永远地定格在了银幕上。

  这座有故事的桥送走了莘莘学子,也迎回了羞涩的新娘。经历了收双提留款到取消农业税,再到政府反哺农业,向村民们发放粮食补贴和耕保基金。一直陪伴村民到了2008年,算一算已经20个春秋了。在5.12地震后,桥面有些松动,后来,一次突发山洪把桥面全冲走了。正当人们发愁时,政府安排及时修复,把桥面铺成了水泥路,并安装了安全设施。

  如今,路更宽了,人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我也从农民逐渐变成了城里的居民,虽然远离了梨花沟,但我依旧忘不了家乡的那桥,因为,那桥一头扎进梦想的深山,一头通向希望的远方。

  可在今年春天,我却听到一个不安的消息:为梨花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的这座桥却被拆除了。我有些困惑,上周我回家看了看,旧桥早已没有了踪迹,一座雄伟的新桥出现在眼前,新桥的工程已进入尾声,机械正忙着给桥面铺沥青。我惊喜地发现桥墩比以前更宽了,两岸的河堤也加高了两米,而且还做了景观打造。村主任热情告诉我,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这座桥已经不堪重负,而且下游已建成了一座三十亩水面的梨花湖,已不再需要在这里蓄水了。不然到了雨季,山洪又会冲毁河边的庄稼。出于安全以及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决定再次重修这座水泥拱桥!

  闲聊中,路面已铺好,没有任何的通车仪式,一辆辆等待不及的汽车、三轮车满载着新鲜蔬菜水果徐徐从我们身边经过,轰隆隆的马达表达出他们欢愉的心情。往昔的一座座旧桥像放电影般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天,这座屹立在美丽的三岔河谷的新桥,无疑是农村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

【篇4】五老征文记叙文

  “爱祖国,爱人民,少先队员是我们骄傲的名称。”每当这首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在我耳畔响起,我的内心就澎湃不已。我常常在想,作为新一代少先队员,我们是否已经非常了解少先队的精神,并传承他的精神呢?今天聆听了《五老说》节目中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之一——郭荣辉爷爷的讲座,我豁然开朗。

  当谈到少先队的精神时,已经八十几岁高龄的郭爷爷立刻洋溢出兴奋的笑容与满满的自豪。究竟什么才算是队的精神呢?他用三个词为我们做了解答。

  勇敢是队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有了面对困难的力量。勇敢就像一只小船,载着你乘风破浪。郭荣辉爷爷14岁那年,就是乘着这样一只小舟,让人生开启光明之路。他上初二的时候,被录取为少先队员,当时的他是个很胆小,很腼腆的男生,是勇敢之舟在关键时刻助他“渡”过难关。

  责任感是队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就有了完成任务的力量。责任感像一只背包,装着你所拥有的任务。郭荣辉爷爷上高一时,这样一只背包使他拥有自信心。那一次,他独自一人带领几百名高三考生从泉州去往漳州参加高考,这恐怕在当时,在全国都不可能出现的事。而责任感使他完成了任务。

  奋斗是队的精神。这种精神似一对翅膀,使你飞在成功的路上。奋斗让郭荣辉爷爷“飞”到了第八届少先队代表大会上,并在国庆晚宴上见到了毛***和周总理。看!奋斗这对翅膀是多少重要。

  “多付出,多学习,多做社会工作练本事”。看完了直播,化身网络“主播”的郭爷爷,他的话每一句话都回荡在我脑海里。是啊!那些能成为时代楷模的先辈们,不都有这么一颗心吗?勇敢、责任、奋斗是他们的精神;自律、自信、自强永远是他们的格言;“从小学先锋,长大当先锋”,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理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目标。“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下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努力!

  这是一堂令我印象深刻的课。郭爷爷也俨然成了我心中的“老网红”、“新榜样”。我明白了什么是队的精神。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要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千淘万漉虽辛苦”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同学们,让我们趁年少,早立志,善奋斗,有目标!大胆挑战、敢于承担、努力奋斗,“为着理想,勇敢前进!”

本文来源:http://www.gztgad.com/fenleizuowen/25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