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作文散文(锦集3篇)

| 散文 |

【www.gztgad.com--散文】

第一篇: 名家作文散文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料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第二篇: 名家作文散文

  这个冬天,雨水多,天晴的日子少,不再象过去一样东奔西跑了,安静地守在家里,陪孩子做作业,复习功课,这就是我适应慢生活的开始。

  我对慢生活的理解有三:一是没必要赶时尚;二是平静对待工作和家务;三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更多的人走到前面去。

  先说说赶时尚,以染发洗发为例。近几年,因为头上的白发逐渐增多,意味着一天天变老,晚辈建议我染发,说染发之后要年轻几岁,我打破了数十年的习惯——自然,朴素,顺从晚辈染了几次发。再就是最近因为手术切除了鼻部的"黑痣",为避免自己洗头弄湿伤口去理发店洗头三次。从现在起,我不想赶这个"时尚"了。曾经有人因为染发患上了严重的牛皮癣,我要避免染上这样的毛病,首先就是自己动手洗头,自己学会保养,争取少些白发。即使有白发,也是自然现象,要坦然接受,沒必要烦恼,更沒必要花钱赶时尚,外在形象靠內在素质支撑,多到室外活动,强身健体,做到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心理平和,适应工作和家庭需要,适当交往,慢慢体验生活的乐趣,才是良策。

  工作和家庭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有一份工作,就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既能维持个人生活需要,还能为家庭提供帮助,除了经济上的贴补,还有事业上的追求,在工作场所与外界沟通,学会了待人处事,实现了自我价值。家庭因血缘关系和爱情亲情而维系,因责任与义务而互相约束,更因付出,尊重,关爱而升华。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平静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争强好胜,只求内心无愧,日子平平淡淡地过,多一些快乐和甜蜜,少一些波折和苦涩,足矣!

  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一些机会是自己争取的,一些机会是別人给予的。在感恩他人给我机会的同时,我也要给其他人机会,如让年轻人自己做主,勇敢地锻炼,鼓励他们走自己的路,不怕苦,不偷懒,建功立业。我们做得再好,只代表我们的过去。要消除代沟,适应新时代,就要虚心向年轻人学习,跟在年轻人后面慢跑……

  慢生活不是拖后腿,而是按自己最适合的生活方式主动改变浮躁的生活状态,过安稳的日子。在日新月异的竞争社会里,有些诱惑可以排除,有些竞争可以放弃,有些工具可以少用,有些东西可以不吃……选择健康的、向上的、阳光的、友好的,足以丰满我们的翅膀,提升我们的精神,展翅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下……

第三篇: 名家作文散文

  老年大学应该有种神奇的魔力吧,不然,为什么这里的时间走得尤其缓慢呢。

  比如吃早餐,平时只需三五分钟或者在上班路上就解决了。可要是去老年大学上课,那顿早餐可就吃得慢多了。

  学校对面有个粉煲店,那里的排骨粉煲真是恰到好处。老沙锅锅底垫了粉丝和酸菜,上面浇了小块的排骨,放在炉子上慢慢的炖。

  端上来时热气腾腾,每块排骨都肥厚均匀,色泽金黄。想必是用文火细细焙了收紧了边。吃的时候,必须右手拿筷,左手执勺,先将米粉和肉块先放在勺里凉一凉,然后边吹边吃,这样才不烫口。排骨外焦里嫩,当然最先吃完,然后再慢慢地吃两筷子粉,最后一定要喝汤,那汤因放了酸菜,味道很是醇厚。

  一顿早餐吃下来,肚子饱了,心里暖了,顿时觉得时光曼妙,岁月静好,便心满意足地走到老年大学去上课。

  走到教室,心就更静了。慢慢的坐下,先点名,然后打开出书本,再慢慢地教认音符。就连教课时说话的语速都不自觉地慢了许多。

  教室外,有人影匆匆晃过。红尘万丈,料想外面世人都应是尘满面,鬓如霜。

  而教室里,分明是另一个时空。时光在这里如同被摁下了回放键。我先带着学员们把书读一遍,然后唱谱三遍四遍,最后每种节奏再一起拍个五六遍。一节课就慢慢过去了。

  课间休息,我就细细看讲桌上的花。春季有栀子花,叶如翡翠,花似白玉,中间还缀有几根金色花蕊。就这样随手养在纸杯中,简单又可爱。秋季有桂花,一簇簇的金色小花热热闹闹地挤在罐头瓶中。凑近了闻,有淡淡的香。

  我们王班长就是爱就些花儿朵儿,何况六七十岁正是有花堪折直须折的年龄。她隔三岔五就弄些插在我的讲桌上。我闻到过最香的花就是王班长送的。据说是玉兰,淡黄色的花朵,小手指般粗细。

  我第一次见这种花,如获至宝。小小的一朵,捏在指间怕坏了,插在头上怕掉了,别在衣襟上吧,哪里又别得住呢?

  思索片刻,放入了贴身的衣袋中。那玉兰花香极甜腻持久,竟似热恋一般缠绵醉人极了。我被那浓浓的甜香搅得头晕脑胀,神情恍惚,一整天都晕晕乎乎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几次从衣袋里掏出来想扔掉,到底又舍不得,只得又放回衣袋里。大约爱也是如此,纵是乱人心神,也是心甘情愿了。

  后来也闻过各种各样的香水,都没那玉兰花香热烈勾魂。

  第二节课,就是指导这些老年学员们练琴了。我喜欢在暗中观察他们,看他们慢慢地戴着老花镜,再凑到书前细细地看谱的样子,也喜欢看他们苍老手指小心翼翼放在琴键上,然后对着书仔细而慎重地按下每个音符。那琴声无关生活无关他人,只为自己喜欢,真是让人羡慕。

  相处久了,会故意叫他们美女帅哥,再厚颜无耻地要求他们也叫我小美女。看他们弹琴时笨拙的样子,会故意逗他们说:“你们弹琴怎么象在捉虫?”

  有一次教他们弹琴,看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左手和弦与右手旋律还是合不上,整个人就笑得不行,脱口而出:“唉呀呀……你们手怎么跟脚一样?!”

  话没说完鼻子就一阵发酸。倏想起这句话原本是小时候妈妈时常逗我的玩笑话。如今,我竟将这亲昵的话,如此自然地就对他们讲了出来。而我的妈妈,那个在田间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村老太太,她这一生也没有机会坐在老年大学的教室里弹琴唱歌。她自然也不知道,我常会将这些学员错当成她。

  也曾想,她要是也能来老年大学上课该多好。我必象小时候她教我认字那般,千遍万遍地慢慢教她,绝不发脾气,绝不嫌她笨。可是,她不愿意来,她怕给她的大姑娘添麻烦。

  何况在十年前的一次秋粮抢收中,锋利的镰刀将她无名指割了一道深可见骨的口子。医生说缝针需要三千块钱,然后才能将指关节的那根筋连上。她一听,掉头就跑了回来,自己往伤口上淋了些柴油用纱布缠了。没过几天,她又执意要去田间撒肥料,伤口到底是感染了,那根手指就始终蜷缩着再也伸不直了。我想那样的手,是再也不能弹琴了吧。

  我吃过我们班学员亲手包的饺子,那一大碗结结实实的饺子里包得全是深情厚意。我也吃过这世上最红最甜的桃,是他们坐了很远的车带来的,路上怕挤坏了,就用小纸箱子装好,又用绳子细细扎紧送给我。还有他们从菜园子里新摘的豌豆巴角,绿盈盈的,有淡淡的苦味。

  起初,我总是推辞。可他们说长辈赐,不可辞。我又怕不收,显得与他们生分了,伤了他们的心。

  今年秋季班开学,有学员老远看到我就奔过来,拉着我的手满是歉意地说:“老师,我暑假两个月没练琴,学的东西全都还给您了。”

  我也更紧地握住了她的手,诚挚地说:“太谢谢了!都教给您了,还这么客气的还回来!”

  她一愣,反应有过来就笑。

  其实忘了也好,我正好可以慢慢地再教几遍。一年,二年,十年,百年,我们就这样长长久久地在一起了。

本文来源:http://www.gztgad.com/fenleizuowen/254275/